職場上那些十多年從不升職的老員工,意味著從不升值。十幾年如一日,原地踏步。這樣的老員工除了對單位的前塵往事如數家珍,繼續站在原地“發光發熱”,別無它用。他們錯把自甘墮落當作了“歲月靜好”,這些理論只能 “毀人不倦”。身邊有一群這樣的人,是一件可怕的事情,這相當于給自己的人生又上了一道枷鎖。圈子的層次,能影響你人生的高度。所以,請遠離那些多年不升職的員工。身陷“歲月靜好”圈越久,你越容易被一種“溫柔”迷惑,以為人生的寓意無非如此。然而,經過歲月積淀,你發自內心感謝的永遠不會是這類人。
一、兩個案例告訴我們,需遠離那些多年不升職的人
案例01 :同學A,國企工作十年以上,30多歲硬生生活成了50多歲。A是我的初中同學,自己學歷一般,也就普通二本院校畢業,但因為他的父母原先就在央企工作(父親還是是個中層干部),所以A畢業后,父母就托關系安排他去一家斷壟性質的國企上班。
A也算是個幸福的人,因為他不像我們,沒有經歷和感受過找工作的艱辛。記得當年我第一份工作試用期月薪800的時候,他已經月薪3000,當時同學會時那他種驕傲感你可想而知。然后A在這家國企工作以后,就再也沒有啥野心,按照他自己的說法,安安穩穩干到退休就是他最大的理想。
所以A這十多年時間里頭,從來沒有主動去考過一個證或者上過一個培訓班(除了單位領導派他出去學習除外),甚至看書都極少。
最近一次聚會時我遇到他,才30多歲的人,發福得像50歲得模樣,我問他一天的工作狀態如何,他說早上9點上班先泡一杯茶,然后開電腦悠哉游哉地上個網,反正領導沒給他布置工作,也就不急著干活,除了他部門里其他人也基本如此,中午吃個飯在辦公室要午休1個多小時,下午磨洋工幾個小時又到了下班的時間。加班?可能有過吧,但太遙遠了不記得哪一天。
這就是A的人生狀態,穩定到一眼可以望到退休,這也許是很多人眼中理想的工作,可我卻一點也不羨慕,30多歲最黃金的年齡,被他硬生生活成了50歲。
案例02 :朋友D,某大型互聯網企業工作十年,目前已成為部門總監。朋友D,是我以前在工作中認識的,他彼時在杭州某知名互聯網企業工作,做的是運營崗位。D畢業于985高校,研究生學歷,在我眼里一直是個非常出色的人。別人都說,去互聯網企業工作都做不久,吃青春飯,到30歲左右差不多就該出來了??蒁不一樣,他的心態好像還是和90后一樣,十年如一日,非常有活力。
我每次和他見面,他都會滔滔不絕地說他們公司的業務發展得怎么樣怎么樣了,他自己又學了點什么新技能。而且很多東西,我都是聞所未聞,他好像都熟悉得很,這點我真心非常佩服他。D在這家企業整整工作了十年,從畢業后的一個愣頭青,做到了部門總監級別的崗位,年收入50萬以上,還有公司的股權分紅。
我想為何D可以在變化很快的互聯網企業中生存十年,而且越做越好,離不開他不斷的學習和對自己的高標準。他說,自己當初從沒有想過在一家企業要干十年之久,所以一直很拼,不想有天被時代給淘汰了??烧l想到這么一干就是十年,公司領導也越來越依賴他。
二、這些原因導致您多年不升職
01.客觀的環境因素:
外企的分工很細,基本一個蘿卜一個坑。在一畝三分地里做好自己的活就行了,絲毫不需要員工去了解其他模塊和環節。
很多在這樣環境下的員工,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,全盤考慮問題的能力偏差。小公司因為人員少,資源缺乏,一個人當十個人用是常事。雖然累,但是干幾年就具備全面操刀動手的能力。外企的環境相反,如果一旦發生意外情況,那些多年不動彈的人很容易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。
02.缺少危機意識和自我規劃
職場上有極少數人的成功的確是靠著一路跳槽,甚至轉行換來的。這些人最大的特點是危機意識十足。記得當年有一個諾基亞的高管在用過蘋果手機之后,曾經私下跟朋友說:我覺得我要辭職了,如果我不主動走,早晚要被淘汰。我們普通人可能不具備她這樣對市場的敏銳察覺的,但是做自我規劃絕對是必要的。
一個完整全面的自我規劃,是我們職業發展是否能走在良性軌道上的保證。認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,找到可以讓自己優點發光發熱的出口。然后向這個行業里的牛人學習。
充分認識自己,告訴自己三年之后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,五年之后我應該走到什么樣的位置?向內求答案。
寫在最后,面試網小編想說:沒被奮斗錘煉過的“歲月靜好”,只不過是“不思進取”的代名詞。人這一輩子,總要熱熱烈烈地燃燒一次,遇見一群合適的人,能激活你不一樣的一生。交朋友,就是要找那些能幫你把“靈魂”撐大的人。